第十二章 展现高情商的“实用话术”:话,就得这么说才好听-《高情商语言训练课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开玩笑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点,以免不小心踩过界,把玩笑开成了讥讽或嘲笑。

    1.玩笑应该是善意的

    开玩笑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,而不是给对方找难堪,所以玩笑的初衷应该是充满善意的,如果你以开玩笑为借口,却借机对他人冷嘲热讽,那么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,甚至得罪于人。我们开玩笑,主要就是为了活跃气氛,所以,如果玩笑说出来之后不能让人感到轻松,反而让气氛陷入尴尬,那么这个玩笑显然就是失败的。

    2.玩笑的内容应该高雅而轻松

    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玩笑,其内容必然是健康积极、格调高雅的。而那种低级下流的玩笑,往往只会拉低档次,让人心生反感。所以,开玩笑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,有修养的人即便是开玩笑,也该懂得控制好分寸,避免触及对方的“雷区”。

    3.别在对方情绪不好时开玩笑

    开玩笑一定要看对象,不同的人对玩笑的接受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,比如性格外向的人,往往就能接受尺度比较大的玩笑,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比较敏感,过分的玩笑很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。此外,玩笑对方当下的情绪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正巧碰上对方情绪不佳的时候,那么就赶紧打住,千万别在对方情绪不好的时候开玩笑。

    4.把握彼此的亲疏关系

    玩笑的尺度通常和交情的深浅是成正比的。越是熟识的人之间,能够接受的玩笑尺度自然就越大,而如果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浅,那么最好还是用中规中矩的方式交流比较好,毕竟一旦玩笑尺度把握不好,对双方未来的交际也是会产生不良影响的。

    拒绝的话——谢绝永远比回绝更礼貌

    一位教授曾感叹:“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,而当别人央求你,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,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。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,都想得到别人的重视,同时我们也不想要别人不愉快,所以也就难以说出拒绝别人的话了。”

    拒绝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,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深知被人拒绝的痛苦和失望。但在生活中,拒绝却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课程,只要是和人打交道,就免不了会需要拒绝一些事情。毕竟我们不可能去迁就所有人,满足所有人的愿望。

    一位美国女士非常欣赏钱钟书先生的作品《围城》,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钱钟书先生本人,表示希望能和他见上一面。

    钱先生是个淡泊名利的人,在听了这位女士的诉求之后,笑着在电话里拒绝了她,钱先生说:“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,觉得味道非常不错,又何必非得去见下了那颗鸡蛋的母鸡呢!”

    虽然是拒绝,但钱钟书先生却将他的幽默与智慧发挥到了极致,用一种生动而形象的比喻,委婉又诙谐地谢绝了这位女士提出的诉求,既没有直接伤害或冒犯到这位女士,又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而面对这样有趣的拒绝,想必这位女士心中也不至于太过难受,虽然见不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偶像的确是一种遗憾。

    在生活中,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要和许多人打交道,这其中包括自愿的,也包括不自愿的。而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,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许多来自他人的不同诉求,这些诉求有我们乐于接受的,但也有让我们感到为难的。乐于接受的不必说,自然愿意去完成,而碰到让我们感到为难的,即便再不好意思,恐怕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拒绝了。

    虽然同样是拒绝,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别人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的。通常来说,直接的回绝是最伤人的拒绝方式,不仅损害对方的面子,同时也会伤害对方的感情。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拒绝让对方感到太过痛苦或反感,那么不妨试着用一种委婉的方式,巧妙地传达拒绝,不管怎么说,委婉的谢绝永远比直接的回绝要更礼貌。

    在一次采访中,记者问基辛格说:“美国究竟有多少潜艇和民兵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因为它可能设置到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。但如果直接说“不知道”,那很显然是没有诚意的。可若是回答“无可奉告”,那么记者肯定还得穷追不舍。这可怎么办呢?

    当然,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基辛格,他从容不迫地笑着回答道:“虽然我的确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,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应该保密的?”

    记者们一听,想着可能有戏,于是赶紧兴高采烈地叫嚷着:“不是保密的,绝对不是保密的,可以回答!”

    听到记者这么说,基辛格笑了起来,反问道:“既然不是保密的,那么不如你们来说说,到底是多少呢?”

    巧妙的反问成功堵住了记者们的追问,并委婉地避开了与记者的直接冲突和对抗,简直堪称完美拒绝的典范之一。

    拒绝这件事从来都不会是愉快的,但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,把拒绝的伤害降至最低,在断绝别人念头的同时,尽可能不要引起对方的过分反感。而通常来说,比起直截了当的回绝,委婉的谢绝显然要更礼貌得多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是用委婉的方式谢绝别人的请求,态度上也是必须坚决果断的,拖泥带水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。

    赞扬的话——恰到好处,还要适可而止

    人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,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赞扬都能打动人心。赞扬不等于溜须拍马,只有发自内心的赞扬,才能真正打动人心,让对方意识到你对他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崇拜。而那些抱有功利性目的的恭维,反而只会让人觉得虚伪和讽刺,甚至引起别人的反感。

    为了下半年的签单,业务员小王在朋友的介绍下去拜访了一位厂长,一开始两人勉强算是相谈甚欢,但毕竟才刚接触,要想马上建立起什么交情也不现实。为了让气氛变得热络一些,小王便打算恭维厂长几句,于是就对他说道:“王厂长,虽然今天我们才刚认识,但从刚才短暂的交谈中,我就发现,您真的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,要是有机会跟在您身边学习,哪怕不要钱我都肯干啊!”

    本来这话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,只要对方听得高兴就行了。可没想到的是,小王话一说完,这王厂长马上拍着大腿笑道:“是吗?可以的啊,小王,我现在正缺一个助理呢,你回去马上辞职,明天就能来我这里上班。虽然你不要工资,但放心,包吃包住是绝对没问题的!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小王顿时傻了,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接下去,只好尴尬地抓抓头,勉强笑了几声。原本就不甚热络的气氛更是降至冰点。

    赞扬的话要是过了头,那就显出虚伪来了。作为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“老油条”,王厂长又怎么会听不出小王对他的恭维里究竟有几分真心呢?而从王厂长丝毫不给面子的表现来看,很显然小王虚伪的恭维不仅没能取悦他,反而引起了他的反感,所以才会以这样的方式让这场谈话走向落幕。

    赞美是个技术活儿,要想真正打动人心,你的赞美必须恰到好处,真诚得体,还得找准赞美的点,才能真正把话说到对方心里,让对方感到由衷的高兴。

    著名作家毕淑敏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:

    一位女士出国做学术访问,周末的时候受邀去了当地一位教授家做客。

    教授有个五岁的女儿,满头金发,长得十分漂亮。女士一见到小姑娘就特别喜欢,蹲下身子和她说话,并送了她一件从中国带来的礼物。小姑娘非常开心,礼貌地微笑着向女士道谢,女士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小姑娘的头,并赞叹道:“你长得真是漂亮极了,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你吧!”

    等小姑娘离开之后,那位教授突然严肃地对女士说:“你刚才伤害了我的女儿,我希望你能向她道歉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女士感到非常莫名其妙,她不仅送了小姑娘礼物,还真诚地赞美了她,怎么就成了伤害了?

    见女士似乎不明白,教授解释道:“你刚才夸奖我女儿漂亮,还说大家会因此而喜欢她,这是非常不对的。她是否漂亮并非是她自己的功劳,可你的夸赞和恭维会让她以为,漂亮是她的优势,甚至可能会让她开始瞧不起那些长得不漂亮的孩子。而且,你在没有经过她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摸了她的头,这会让她以为,每一个陌生人都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触碰她,这是一种不良引导。”

    教授一条条的分析让女士深感震惊,她可从没想过,一句赞美可以引出这么多的问题来。教授顿了顿又接着说道:“其实,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礼貌,这确实是她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。”

    对于这位女士来说,摸摸孩子的头,夸奖她长得漂亮可爱,或许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际手段,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貌。但对于教授来说则不然,他更关注的,是夸奖和赞美背后可能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影响。因此,比起不负责任的随口赞美而言,教授更希望得到的,是别人对女儿发自内心的肯定和夸奖。

    所以说,赞扬一定得把握好火候,火候不够难以打动人心,火候太过则又显得虚伪做作。恰到好处,适可而止,这样的赞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