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围困-《南宋一代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无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,岳飞为抗金所作的种种斗争,都是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利益的。

    ……《宋帝国史刘丹教授研究手稿》。

    人物正面形象什么的,赵旧根本就不在乎,他主要是不想让后世的子孙被蒙骗,自己国家五千年的历史都没研究全,就跑去研究外国史了,省点心吧。

    名不名誉的他真的不看重啊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宋军主力到来,开始让楚军惊动。

    不过也仅仅只是惊动而已。

    大批的车船整装待发。

    之前他们轻松打败了刘光世号称十万大军的宋军主力,这也给了这些叛军们增添了无数的信心。

    该吃吃,该喝喝,该纵情享乐的就纵情享乐,等到宋军一来,整军备战就是。

    一个永远在打家劫舍、占山为王的状态中度过的社会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,除了得到一些满脑袋“不断革,命”、

    “革,命到底”的革,命理论家的欣赏之外,是得不到当时广大民众的真正认同的。

    所以岳飞让杨幺起义军中投降的老弱回家归田,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,没有比这更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同时杨幺起义后,其农民起义军领导层早已背叛“等贵贱、均贫富”的宗旨。

    他们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,连睡觉的床都要用金玉镶嵌,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,杨幺大失人心,以至于岳飞大军一来,杨幺部下就争相投奔岳家军。

    而杨幺不但自己享乐,更滥施兵威,焚烧无数宅院庙宇,滥杀官吏书生僧道,把滥杀无辜称为“行法”,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,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,害得洞庭湖地区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皇宋绍兴初年,在外敌侵略攻杀不断,国家处于危难困境的艰难时代和非常时期。

    岳飞的部队中多半是西北人,不习惯水战。与长期盘踞洞庭湖的杨幺军队相比,有天然的劣势。

    杨幺的大战船,有两三层楼高,可容纳千余人,机关遍布,拥军八万余人,占据水上天险,大宋的部队根本无法接近。

    这一仗没打,已经输了三分。

    这也是钟相杨么的底气所在,杨么甚至经常在宴席当中吹嘘着:

    “宋人欲渡天险,须飞过湖也。”

    宋军最先清理的就是湖边的水寨,还有一些被贼军攻下的州府,就比如潭州府,这些所谓的楚军也很鸡贼。

    在宋军主力到来的时候,他们放弃了大片的地盘,纷纷退入洞庭湖内,结果宋军只抓到大猫,小鱼两三只。

    可岳飞也并非没有任何收获,总算是费尽千辛万苦堵住了钟相手下一员大将。

    一处水寨内,贼兵还在激烈的反抗着,可惜他们面对的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,外围还有无数穿着札甲的士兵围拢。

    所谓的楚军轻而易举的被宋军砍倒在血泊之中,穿盔甲和不穿盔甲是两个概念。

    在古代私藏兵器,受的惩罚比较小,可要是私藏了弓弩和盔甲,对不起,我们不认识,兄弟都没得做。

    当然,宋军也不是人人穿着重型步人甲,大部分都是穿着札甲,即便如此,军中着甲率达到三成以上就算精锐了。

    华夏的地形复杂,那些大块头的盔甲在某些特殊的地形可能就不能适用了。

    像岭南地区,终年湿热,再穿上这样一幅的大块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。因此,在军事装备的发展上主要就以适应形势为主的。

    一般讲究轻巧灵活。笨重的装备在隋朝时期就已经推出历史舞台了。

    韩世忠,张俊两人跟着背嵬军突入贼营,虽然他二人没有亲临一线,可依旧帮着砍翻了好几个贼兵。

    宋军势如破竹,战法得当,这一支背嵬军训练有素,仅仅是靠着骑兵一轮冲锋,就帮助步兵撕开的一道口子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大军乱杀的场面。

    张俊脸色凝重的说道:

    “韩泼五,这支背嵬军可不像是花架子,你知你的部下也不相上下了吧?俺估计你们两个人五五开。”

    韩世忠红着脸大声的嚷嚷着:

    “休得污蔑俺,你怎么能骂人呢?岳飞的人不过是杀了一些“水匪”,而俺却是和精兵硬碰硬的干过,岂能同日而语?”

    而且,赵官家常常把金兀术挂在嘴边,说自己和金国的金兀术胜率五五开,只是每次都是自己侥幸胜了一筹。

    韩世忠心里面却明白,所谓的五五开不过是赵官家拿人家金兀术开涮罢了,大家的差距也就那么亿点点,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罢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