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6章 天囹至宝出现-《风水大术士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刹那间,秦风的脑海之中,闪烁出无数的念头,但是总觉得差一点点就能够抓住了。

    半响的时间过去了。

    秦风突然想到了后世本尊的记忆。

    顿时,就翻阅起来,那些脑海深处的记忆。

    片刻的时间之后,秦风也终于明白过来,到底是怎么回事了。

    之前所看到的那玉佩,叫做天玉,也叫做启石。

    启石。

    普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。

    就算是一般的风水修士可能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。

    但是秦风知道,这个名字,在古代风水界中,不亚于顶级法宝珍贵。

    启石有什么作用?

    秦风心中明白的很。

    启石可是开启龙脉之灵的关键道具。

    “这块玉佩是启石,也只有这样,才能够解释出那个场幕了。”秦风呢喃着。

    这个场幕,自己是全程观看完的。

    当时还在纳闷,天卷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场幕,但是,现在明白了。

    这并不完全是天卷的原因,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天玉。

    两者都有一个天字,这就是关键之处。

    天卷的作用在秦风心中,也摸索出了一个大概。

    这两者,说到底,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传说。

    传言,当年,大禹时代。

    手中有三件至宝。

    严格一点的来说,应该是一件至宝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个至宝,分为三样东西,是三样东西组合而来的。

    这件至宝就是叫做天囹。

    当年大禹治水,其实就是靠着这件至宝才能够完成那等伟业的。

    天囹分三刓。

    其一,天残卷。拥有堪舆天下龙脉之用。

    其二,天残玉。拥有开启天下龙脉之灵作用。

    其三,天残尺。拥有丈量天下龙脉之作用。

    这三者合在一起,就是天囹。

    三个东西,因为是顶级法宝,所以造型会有一定的相似,简单一点的来说,秦风看到的是残卷,但是实际是可能是残玉或者残尺。

    秦风收敛了思绪,当年大禹治水,调动天下水龙,逆天而行,如果没有这件至宝,别说调动天下水龙了,就凭借他自己的能力,就算是累死,也做不到这一步。

    当尧还在世的时候,中原地带洪水泛滥,无边无际,淹没了庄稼,淹没了山陵,淹没了人民的房屋,人民流离失所,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,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之下,尧决心要消灭水患,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。

    一天,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,对他们说:“各位大臣,如今水患当头,人民受尽了苦难,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,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?”

    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。

    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,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,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。

    鲧治水治了九年,大水还是没有消退,鲧不但毫无办法,而且消极怠工,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。

    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,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,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,将他流放到羽山,后来鲧就死在那里。

    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,看谁能治退这水,大臣们都推荐禹,他们说:“禹虽然是鲧的儿子,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,这个人为人谦逊,待人有礼,做事认认真真,生活也非常简朴。”

    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,而轻视他,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。

    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,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,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。

    他暗暗下定决心:“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,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,我一定努力再努力。”

    但是他知道,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!他哪里敢懈怠分毫。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,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,协助他的工作。

    当时,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,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,同意丈夫前去,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,就踏上了征程。

    禹带领着伯益、后稷和一批助手,跋山涉水,风餐露宿,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,穷乡僻壤,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。

    大禹左手拿着天残卷,右手拿着天残尺,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。

    用这天囹至宝,丈量了天下龙脉,同时,也点化了华夏九州的龙脉。

    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,将华夏分为九个州,就是:冀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兖州、扬州、梁州、豫州、雍州、荆州。

    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华夏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,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,该疏通的疏通,该平整的平整,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。

    然后他治理山,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、荆山、雷首山、太岳山、太行山、王挝山、常山、砥柱山、碣石山、太华山、大别山等,就是要疏通水道,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,不至于堵塞水路。山路治理好了以后,他就开始理通水脉,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。

    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,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。
    第(1/3)页